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米尔其克:“青春松林”的忠诚守望

发稿时间:2024-09-24 17:27:00 作者:周继文 贾昊天 陈小菁 来源: 解放军报

风吹林海。

一名战士站在山巅,张开双臂“拥抱”林海。

官兵在哨位执勤。

雷栩靖在写心语。

官兵巡逻林海。

  岁月,因季节更迭而色彩斑斓。青春,因奋斗有了价值底色。

  对于价值的理解不同,决定了人们的追求和选择不尽相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诗与远方”,这是价值观在心灵深处的投影,指引他们心怀热爱,风雨兼程,接受磨砺,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的心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诗与远方”?

  在春天走进居庸关的花海,感受春风的力量,理解生命的顽强;在夏天登上南海岛礁,在炙热的阳光下,懂得风浪也是一种馈赠;在冬天来到北疆伊木河,在雪海中跋涉,理解坚守的意义,因为守国就是守家。

  对于新疆军区米尔其克边防连官兵来说,秋天的米尔其克,就是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遥远的阿拉套山深处,阳光清透澄澈,秋风拂过营区后山的松林,空气中弥漫着米尔其克草原清新的气息。

  上等兵雷栩靖迎着朝阳出发,策马上山巡守边防线,站在山顶眺望金黄的林海,在他心中,能守望这片林海是多么自豪的事;下士赵鹏程持枪挺立在哨楼上,当深秋的风裹着寒意,他目送老兵离别的身影,随即又迎来新的战友;一级上士沈伟喜欢在营门前的松树下驻足,有时他会捡起地上的一两个松果,珍藏在衣橱里,等返乡回家时送给母亲和妻女,因为这些果实承载着他的青春记忆……

  不问时光,心存热爱。连队官兵说,在米尔其克守得越久,越喜欢这里的秋天。新兵在这个季节来到连队,在树下站哨,在林间巡逻,接受风雨洗礼,完成青春蜕变。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他们把守望林海当成一种责任,懂得“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意义,也在一次次选择和取舍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让我们走进米尔其克边防连,一起感受“青春松林”的忠诚守望。

  ——编 者

   人,总要为梦想奋斗一次

  初秋的米尔其克,褐色的山脊线和泛黄的草场,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北疆迎来了最美的季节。

  阳光穿透云层,照耀着米尔其克边防连营区后山的松林,风吹来,摇摆的松枝沐浴着金光。一级上士沈伟喜欢眺望林海,这些跃动的光,让他想起自己的家乡。

  沈伟的家乡,在祁连山脚下,每年秋天,山上也是一片金黄。初中时,表哥从部队探亲回乡,常与沈伟彻夜聊天。

  军营的故事,让沈伟听得入了迷。此后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军人手握钢枪站哨的镜头,他都会满怀憧憬,一颗从军报国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下了根。

  18岁那年的秋天,沈伟如愿以偿穿上军装,踏上了西行的火车。

  火车一路向西,窗外的风景,由绿渐渐变黄,直到视线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淹没。这是沈伟第一次出远门,耳边传来铁轨碰撞的声响,他不由得想起临行前母亲含泪的双眼,想起家乡的林海。

  沈伟的思乡之情,很快被连队的松林“治愈”。刚到连队,那片松林在远方林海的映衬下,像极了家乡的颜色。从家乡到米尔其克,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在沈伟看来已经不再遥远。他对母亲说,这里就像另一个“家”。

  连长和沈伟谈心说,松树顽强地扎根于石缝之中,迎风傲雪,挺拔向阳,“松如人,人如松。守好这里,你也会拥有自己的青春松林”。

  这是沈伟第一次将“青春”与“松林”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每次外出巡逻,冲山头、练体能,沈伟都特别拼,他不想让青春留遗憾。

  一个偶然机会,母亲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镜头中的边防军人,骑马在雪海中巡逻。积雪最深处,军马也不愿向前迈步。官兵只好下马,一手牵马,艰难地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跋涉。他们的身后,留下一条条长长的“雪道”。

  在电视上看到这个镜头,沈伟的母亲红了眼眶。晚上,她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她想知道连队冬天的雪有多大。

  “这里冬天的雪不大,连队巡逻乘坐摩托雪橇,我们很少骑马……”沈伟轻描淡写地对母亲说。挂断电话,沈伟松了一口气——那个新闻故事,就发生在米尔其克边防连。

  那次,军事记者跟随连队外出巡逻,当镜头对准沈伟时,他连连摆手:“记者同志,请不要采访我,妈妈在电视上看到我,会担心的。”

  离家千里,沈伟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母亲。来到部队不久,沈伟就对母亲说:“连队有和家乡一样的风景,我们巡逻的山不高,路不难走,守在这里就跟守在家里一样。”

  知子莫若母,母亲怎能不知儿子的心?那年冬天,米尔其克大雪封山,连队附近通信基站出现故障,几天后信号恢复,沈伟打开手机,满屏都是母亲发来的信息。

  其中一条信息,母亲写道:“虽然你从不说部队的情况,但我都知道。你说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深感欣慰。我儿长大了,妈支持你坚持梦想,为了自己心中的热爱而努力。”

  母亲的这条信息,沈伟一直珍藏在手机里。不知不觉间,沈伟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每当班里的新战士有了思想疙瘩,他都会这样鼓励道:“人,总要为梦想奋斗一次。”

  那年冬天,列兵雷栩靖第一次上哨巡逻。307号界标,是距离连队最远的点位。那天雪很大,官兵们骑马走了几个小时,到了中途执勤点,再徒步攀登到山顶。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雷栩靖,在战友的鼓励下走到了终点。

  站在山顶,雷栩靖回望这一路,他感到一身轻松,刚走过的沟壑似乎没那么深,刚攀登的山崖也似乎没那么陡。他转身对沈伟说:“原来站在山巅的感觉这么好。”

  “这就是成长,迈过沟壑,爬到顶峰,你就是米尔其克的英雄。”沈伟笑着说:“坚持梦想,心怀热爱,每个人都应该为热爱的事坚持。”

  雪山上飘落雪花,官兵启程回营。雷栩靖一路咬牙坚持,再次跟上了队伍。老兵说,下次再来这个点位巡逻,还要小雷参加。雷栩靖则在心中暗暗对自己说,下次巡逻,要站在最前排,接受风雪洗礼。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容易培育真挚的情谊

  2019年秋天,因为一则征兵视频,父母眼中的“叛逆少年”赵鹏程剪掉了一头长发,宣布自己要报名参军入伍。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尊重他的选择。

  来到西北边疆,赵鹏程不习惯在山间巡逻。他的家乡地处关中平原,但米尔其克出门即是山,在山岭间巡逻,攀高爬低,他不由想起朋友说的话:“你跑到山沟沟里干啥去?还不是遭罪去了!”

  一级上士马伟超看出了赵鹏程的情绪变化,专门带着他和其他几名新战士攀登后山。

  “这里的树,每一棵都有故事。”马伟超来到一棵“歪脖子”树下,对新兵介绍道:“那年秋天,驻地下暴雨,一道闪电劈向这棵树,它的主干被劈断,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棵树撑不过那年冬天。”

  翌年春天,积雪融化,这棵树的枝干奇迹般地抽出嫩芽。如今多年过去,当初雷劈之处,已经长出新的枝干,而且越长越茂密,不由得让人感叹生命之顽强。

  站在树下,马伟超让赵鹏程用手触碰树上的疤痕说:“它虽不挺拔,却是最有生命力的一棵。”

  如今,赵鹏程也已成长为一名军士。去年秋天,马伟超即将脱下军装,赵鹏程捡来松枝制成一幅“剪影画”,作为礼物送给班长,“没有这棵树,我就不会选择留下来;又或者说,没有你,我就不会选择留下来。是你让我向前看……班长,感谢你对我的鼓励与培养!”

  退役后,马伟超把这幅画摆在家中的书橱里,他告诉家人:“我把我的连队,我的战友,带回来了。”

  去年冬天,官兵前往某点位巡逻,出发时还风和日丽,返回时却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官兵不得不躲进一个山洞。等雪停了,大家已经辨别不出方向。

  赵鹏程自告奋勇带着一名战友外出找路。他们走出去许久,最终通过卫星电话,在连队帮助下找到了大路。

  回到山洞,天已经暗下来,赵鹏程带着战友们往外走。看到他冻得通红的面颊,有人把手套摘下来给他戴上,有人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保暖毛衣拿出来:“赵班长,这件‘压箱底’的衣服,这次终于派上用场了!”

  夜里,赵鹏程带队回到连队,那名把毛衣拿出来的战士发烧了。赵鹏程在床边守了一夜,从那以后,他每次带队都让大家多带件衣服。

  有人说,越是偏远的地方,越容易培育真挚的情谊。这种感情,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

  又一次巡逻,新排长于米提带队出发。他是老护边员伊麦尔的儿子。伊麦尔因为摔伤了腿已经退休,如今每次踏上巡逻路,于米提都会想起父亲的话:“要为连队做点事,当个好向导。”

  老护边员伊麦尔,出生在一个三代护边员家庭。从小听着爷爷讲边防官兵巡逻执勤的故事,他对边防军人充满了质朴的感情。成为护边员以后,伊麦尔鼓励儿子考军校。最终,儿子军校毕业分配到了边防连。

  下连后的第一堂教育课,在松树下进行。指导员说:“这棵树,是老护边员斯卡克,在建连20周年之际送给连队的礼物。他从县城购买树苗,套着马车走过崎岖的山路,辗转运到连队。斯卡克已经退休了,他永远是我们的战友和亲人。”

  作为护边员的后代,于米提誓言要在连队扎下根来。他主动担负起连队翻译的任务,巡逻时经常帮战友背行囊,每当战友因急事需要休假,他总会说:“我的家就在山那边,我留下来。”

  连队官兵根连根,枝连枝。今年参加上级组织的演讲,于米提娓娓道来:“从小我的家人就告诉我,战友就是亲人。军人卫国守防,能成为连队的一员,这是我的幸运。”

   逆风更适合飞翔,海拔高工作标准要更高

  秋高气爽的日子,二级上士许德明喜欢在休息时,去营区后山的树荫下静坐,望着天空飘过的云彩,和家乡的妻儿打个电话。每次听到儿子的学习又有进步,作为父亲却不能陪伴左右,他的内心总是充满愧疚。

  许德明来自广东翁源,在西北的大山里一待就是多年。他曾多次转岗,干过文书、当过司务长,每一个岗位都干得有模有样,是战友们心中的“老大哥”,连队公认的“多面手”。

  前几年,连队遴选无人机飞手,许德明毛遂自荐站了出来。经过选拔考核,他脱颖而出,成为无人机飞手负责人。为了让连队的无人机尽快参与巡逻,他网购多本无人机实操书籍,带着战友们加班加点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许德明和战友的努力下,全连飞手都取得相关证书。许德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将无人机带回的偏远点位情况记录在本子上,绘制了一张张边防地图,以便更好地掌握点位情况。

  许德明喜欢挑战,他觉得信息技术给边防巡逻带来的助力,还可以更大。但边防线上自然环境复杂,山高、雪厚、林密、风大,不同时间的日照、湿度、风力,都有可能造成信息整合的误差。

  “预算暂时不够”“对测绘不太懂”……一个个现实困难,像钉子般砸在心头,老兵的眼神却越发坚定:“这是科学管边控边必须要走的一步,即使难走,也要坚持走下去。”

  “逆风更适合飞翔,海拔高工作标准要更高。”夜晚,许德明在学习室查阅资料;白天,他和连队干部仔细探讨方案。一个多月后,一份翔实的边防测绘方案摆在团领导案头。那一次,团领导向许德明投来信任的目光,让他大胆筹备该项工作。

  茫茫林海之上,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在山坳里,有一个距离连队最远的点位,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官兵巡逻时难以掌握宏观情况。

  不久,无人机安全归来,带回了一手数据,有效助力许德明和战友完成了该防区的电子沙盘建模工作。

  “成长的意义,就在于一次次挑战自我,攻下一个个山头。用数据为科学守防助力,是我们打赢的一场硬仗。”去年底,在团队的颁奖仪式上,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的许德明率先发言,“我们已经准备好,向着下一个山头出发!”

  归来,全连在松树下为许德明庆功。中士高强代表连队无人机飞手发言,讲述了许德明的故事。一次风雪过后,无人机带回的信息数据模糊,他独自一人前往点位核准,路上遇上风雪天气,差一点迷了路。

  还有一次,为了记录石林的详细点位,许德明和战友骑马上山,途中差点滚落山崖;为了记录山顶风口的风力变化,许德明带人在山顶守了2个多小时,几乎被冻成“冰人”。

  高强是大学生士兵,原本打算在连队待几年,就回地方完成学业。这些年,跟着许德明学技术,他说,学到的更多是作为一名战士的责任感。

  “许班长说,祖国的边防要有人守,我们这一代人干得多点,就能让后人更轻松。”在高强眼中,班长干的事并不那么轰轰烈烈,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当个好兵。

  高强最终决定留在连队,像这里的松林一样扎下根来。因表现突出,他光荣入党。

  入党宣誓仪式在松树下举行。葱郁的松树蓬勃向上,面向鲜艳的党旗,面向远方的群山,高强右手握拳,心中充满激情,也充满向往。

  陈 庆、攀先宇摄

 
责任编辑:龚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