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奏响和平友谊的号角

发稿时间:2024-09-20 11:06:00 作者:周辉 来源: 解放军报

当地时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在“斯帕斯钟楼”国际军乐节上演奏。隋晓/摄

  近日,赴俄罗斯圆满完成“斯帕斯钟楼”国际军乐节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回到国内。

  该军乐团作为我国唯一一支国家级司礼演奏部队,多次为国家和军队赢得荣誉。此次,他们同样不负使命。

  归国后,那些响彻莫斯科街头的“中国声音”、温情感人的一幕幕画面,仍在大家心头激荡。

  

  在2015年和2019年的“斯帕斯钟楼”国际军乐节,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曾两次以精彩的演出征服观众。这次军乐节,是他们第三次受邀参加。

  当地时间8月21日,刚刚抵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官兵便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紧张的合成排练——他们要在10天时间里,高标准完成15场演出。

  两天后的莫斯科红场,夜幕低垂,灯光璀璨。古老的建筑在现代灯光的映照下更显气势宏伟。晚7时,红场内6000多个座位,已座无虚席。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66名官兵伴着《钢铁洪流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动作整齐、步伐有力地进入红场。那钢铁洪流般的气势,赢得全场观众如雷掌声。在随后的演奏中,他们按计划变换队形,排列成数字“75”,象征中俄建交走过不平凡的75年。当晚,他们还为中外观众呈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曲目《军民并肩向前进》。伴着激昂雄浑的鼓声,演奏员王刚奏响唢呐,将中国民乐与军乐巧妙融合。那高亢的声音震撼人心,瞬间点燃了全场氛围。

  “这是中国军乐的魅力,更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艺术指导潘镱文表示,“我们创新融入了大红鼓、唢呐、快板等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

  他们的表演打动了现场观众。军乐节音乐指导康斯坦丁诺维奇少将赞叹:“中国军乐团奉献了非常精湛的演出,训练水平很高,演出反响很好!”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军乐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领导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用军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彰显大国形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遥远的莫斯科,这国人熟悉的旋律响彻天空,激荡起当地华人华侨心底最深沉的爱国情感。

  当地时间8月24日中午,全俄展览中心,军乐团官兵正在排练。此时,众多中国留学生从不远处向他们走来,并高喊着:“祖国万岁!”乐队指挥袁威被这份热情所感染,即兴指挥军乐团演奏了一首《歌唱祖国》。伴随军乐团的演奏,留学生们满怀豪情地高唱着。那歌声仿佛要穿透云霄,飞向祖国的怀抱。

  “这种心与心的‘双向奔赴’,本身就是一种情怀、一种信仰,是爱国力量在海外的汇聚。”袁威说,“那一刻,我们既感动又骄傲。”

  在红场,在库济明基公园,在马涅什广场……《歌唱祖国》是演奏最多的一支乐曲。演奏二队队长张兆楠多次参加出访任务。在他看来,每次出国演奏军乐,都是一次爱国情怀的升华;每当军乐团奏响爱国旋律时,总会有当地华人华侨高举着五星红旗聚拢过来歌唱、欢呼。他感慨地说:“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

  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军乐文化,滋养一代代革命军人,也培塑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该军乐团与中国留学生、中国游客、华人华侨等共同在莫斯科留下一段段温情画面,书写一个个动人故事,让这个初秋格外温暖。

  

  灿烂的阳光下,莫斯科街头,五星红旗与俄罗斯国旗高高飘扬、交相辉映。

  这是一次军乐交流之旅,也是一次友谊互动之旅。参演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多次在街头、公园等公开演奏,现场总是挤满了热情的观众。演出中,时常会有俄罗斯民众自发上来伴舞,和中国军人热情互动。

  各国军乐团在共同演奏中,以音乐语言进行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演奏的俄罗斯名曲《卡林卡》《斯拉夫女人的告别》,让俄罗斯官兵产生共鸣;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军乐团演奏的《歌唱祖国》,也让中国军人热血沸腾。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军乐团还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埃及等国家的军乐队伍进行交流探讨,共议军乐文化建设。

  “友谊万古长青”“欢迎再来”……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记录为期两周的美好时光。军乐节虽然已经落幕,和平友谊的号角依然在人们心中回荡。

 
责任编辑:龚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