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连队当家建,视战友如亲人
发稿时间:2024-08-30 11:54:00 作者:付善柱 周士钰 赵晨辉 钱晓虎 来源: 解放军报
深入基层部队调研新时代官兵关系时,记者发现,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官兵成分结构变化等客观原因,一些单位出现了影响官兵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是每一名基层带兵人的必答题。
密切官兵关系,有时态度比方法更重要。一些基层官兵反映,个人对连队、对集体的态度,是影响官兵关系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都要把自己的个人表现与集体紧密联系起来,以“我是连队一员”的主人翁态度,把连队当家建,视战友如亲人,才能不断增强连队建设的内生动力,凝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勠力同心奋斗强军的磅礴力量。
获得了组织的任命,也要获得战友们的认可
陆军某部排长张俊宣上任之初,尤其注重与班长骨干等服役时间较长的军士们搞好关系。他认为,如果得不到班长骨干的配合和认可,自己就很难在基层站稳脚跟。
“排长,您放心,咱们班的兵都很踏实,各项任务绝对不拖后腿!”听到班长们的表态,张俊宣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日常生活中,他与班长骨干们走得更近了,休息时经常和他们玩在一起。
没过多久,张俊宣发现,排里不少战友开始有意无意地与自己保持距离。周末,原本热闹的活动室,甚至会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安静下来。
这让张俊宣感到困惑。一次,他听到战友们正议论:“咱们的新排长好严肃……”还有人吐槽:“人家是军官,我们是兵,只有班长才能和他说上话……”
无独有偶,新排长梁韦尧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下连任职以来,他将各项任务传达布置给班长们,指导他们根据要求执行落实,自己最后把关检查。班长骨干们干工作都很积极主动,这让他感到,当排长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一次谈心中,列兵小王的一句话让梁韦尧陷入沉思:“排长,我真没什么事……你还是去找我的班长聊吧!”
虽然梁韦尧已经察觉到这名列兵有思想疙瘩,可不管他怎么问,得到的答案总是:“排长,我没啥事。”
“有的士兵认为,排长们是处于管理岗位的军官,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把他们当成‘自己人’。”某营李教导员深有感触地说。
调研中记者发现,一些新排长在处理官兵关系方面缺乏经验。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们任职初期大都格外注重寻求连队主官的支持,同时积极与班长骨干打成一片。
新排长们往往认为,得到主官表扬,就是得到连队认可;抓好班长骨干,就是抓好全排工作。殊不知,排长如果忽视了更多士兵的切身感受,很容易陷入战友不信任、骨干不支持、领导不认可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官兵关系健康发展。
“搞好官兵关系,主要责任在‘官’。新排长获得了组织的任命,也要获得战友们的认可。”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当兵蹲连时发现,训练环境越苦,官兵关系越密切;训练课目越难,官兵团结越牢固。该部结合部队训练计划,常态开展复杂条件下险难课目训练,穿插进行不限场地、不限时间的临机教育,帮助新排长们早日融入集体。
那段时间,张俊宣所在排随部队千里机动,远赴西北大漠执行演训任务。抵达当日,9级大风来袭。所有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死死拽住帐篷不松手。
“这么大的风,排长一直把我护在他身后。”看着精疲力尽、灰头土脸的张俊宣,列兵李靖的内心一阵感动……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该部严格落实训练课目,积极营造“军官不特殊、士兵不畏苦”的良好氛围,官兵同吃一锅“带沙饭”,同睡一张“硬床板”,新排长和战士们感情不断升温,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得到进一步升华。
每个人的表现,都与身边战友息息相关
雪山连绵,云遮雾罩,陆军某部某连演练失利的“阴云”,也如山间迷雾般笼罩在官兵心头。
那次演练,黄指导员带队组织抓捕。发现3名“可疑人员”后,考虑到对方可能携带杀伤性武器,黄指导员下令,兵分三路隐蔽机动,形成合围之势。
谁知,正在此时,距离“可疑人员”最近的战士小党在未获得允许的情况下,跃身而起,强行实施抓捕。
抓捕行动成功了,该连却因为“官兵协同意识不强可能导致友军伤亡”而被考核组点名通报。
复盘会上,虽然连队主官没有对小党提出批评,但身边的战友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小党真厉害,一个人制服了3个人!”还有人说:“个人逞英雄有什么用?害得连队被考核组批评……”
小党心里很委屈:“自己明明表现很出色,为啥却被大家孤立?”深夜,他一脸纠结地敲开了黄指导员的房门。
“你有没有想过,战场上如果贸然行动,会给战友们带来什么危险?会不会导致行动失败?不管是战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与身边的战友息息相关……”黄指导员耐心地引导小党。
在黄指导员看来,小党立功心切、急于表现,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入伍以来,小党想要长期服役的愿望非常强烈,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在同年兵中综合素质靠前,是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不过,因为他“表现欲”较强,在日常训练、学习、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与身边的战友闹得不愉快。
黄指导员找到老班长刘仕高,请他专门负责小党的成长路线规划、思想教育引导和作风形象养成。
一次巡逻路上,刘仕高边走边对小党说,边防线数十公里内荒无人烟,战友们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敢战胜战。
行进途中,在乱石纵横的陡坡上,小党的右腿不慎被利石划破,鲜血一滴滴地往外流。刘仕高赶忙帮小党卸下装具,副班长刘振国拿出急救包为他止血包扎。
尽管小党一直说自己没事,但战友们还是坚持轮流把他背回了连队。回想起平日的点点滴滴,小党羞愧不已……
通过深入调研,记者发现当前00后官兵已经成为基层主体,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较为普遍。该部领导告诉记者,边防部队环境艰苦、任务繁重,坚如磐石的内部关系对履行戍边职责至关重要。他们坚持用好“一连一文化”“一连一传统”的特色优势,引导新战友成为部队红色传统的传承人,最终形成官兵友爱、团结互助的生动局面。
前不久,在上级组织的强军故事会上,成功晋升军士的小党向新战友们分享了个人经历,激励战友们一起扎根边防、奉献青春,为祖国和人民筑牢钢铁长城。
一个没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不可能有战斗力
热烈的掌声中,列兵王振安在全班战友的簇拥下,精神抖擞地登上领奖台,营长、教导员为他戴红花、披绶带、颁奖状……
前不久,陆军某部某营对在岗位练兵、比武考核等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官兵进行表彰,获奖官兵与同班战友一同登台、共享荣光。
表彰结束后,王振安与全班战友共同种下一棵“荣誉树”。班长谢永国感慨地说:“这是我们班第2棵‘荣誉树’。6年前,我参加上级比武夺冠后,全班一起种下第一棵‘荣誉树’,树干上至今还挂着励志格言‘攻坚克难、不畏强敌’。”
“集体伟大光荣,个人才能成长进步。”该部领导介绍,前期,他们对各类比武竞赛和大项任务中夺得荣誉的官兵群体进行调研发现,集体意识越强的官兵,个人成长进步越显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没有荣誉感的军人,不可能脱颖而出;一个没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不可能有战斗力。
采访中,某连丁指导员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久前,在上级组织的新时代“郭兴福式教学法”研讨观摩活动中,要求连队一名主官担任教练员准备教学课目。因为连长暂时不在位,丁指导员担心连队的“招牌”砸在自己手上。
沉思许久,丁指导员决定召集骨干们开个专题会议。有人建议,既然军事主官不在位,教学观摩任务还是交给其他兄弟单位更稳妥。一名老班长说:“我们作为一个荣誉连队,就是应该遇到机会就上、看到荣誉就争!”
最终,丁指导员定下决心:“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考验,更是连队荣誉与信任的托付,我上!”
为了协助指导员更好地完成教学课目,全连训练骨干集思广益:有人提出采取“翻转课堂任务卡”的方式,引导受训者课前预习、体会交流、主动思考;有人自主开发相关小程序,提升模拟训练效率……大家齐心合力,课目进展有条不紊。
记者了解到,该部及时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在训练中用集体荣誉感激发官兵的练兵热情。他们请先进典型作事迹报告,让战友们心中有标杆、奋斗有目标;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帮助新战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在营连张贴“龙虎榜”,广泛开展“五小”活动,鼓励战友向身边典型学习;将“训练标兵”评比纳入部队阶段性工作计划,常评选、常表彰,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一系列举措,充分调动了官兵的练兵动力,一批军事训练“小老虎”迅速成长起来。
丁指导员说:“教学课目示范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全连官兵群策群力。”最终,凝聚连队集体智慧的教学课目从多个连队中脱颖而出,在研讨观摩会现场赢得官兵一致好评。他们的经验做法还被所在大单位推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