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文职先锋

发稿时间:2024-02-01 15:39:00 作者:蔡啸天 王祎鑫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8年4月,时任武警安徽总队某支队副参谋长的张来军(前),带领特战队员开展实战化反恐处突演练。徐伟/摄

张来军(右)和基层主官一起研究各类规定政策。王祎鑫/摄

  “从‘橄榄绿’到‘孔雀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我对党的忠诚、对军队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武警安徽总队某部参谋张来军经常这么说。

  从当兵提干到副团职干部、再从现役转改文职,张来军从军路上的每一个阶段都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披荆斩棘、勇挑重担,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所带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2023年,张来军被武警部队表彰为第24届“中国武警忠诚卫士”。

特战先锋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青春,那么就更应该在吃苦的年纪选择拼搏。”这是2023年张来军在武警安徽总队“七一”典型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如果以转改文职作为他军旅人生的“战斗分界线”,那么张来军的军旅前半程,则是在橄榄绿的背景色下,走出了一条不断奔跑、不停拼搏的“特战”之路。

  由于在学校读书时参加校体育队,练习了两年长跑,张来军刚一入伍,就凭借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在同年兵中崭露头角,新兵连训练结束后,他就直接被选入特勤中队。成为特战队员的张来军不仅保持着体能优势,射击、驾驶、攀登、擒敌等技能课目训练也在同年兵中名列前茅,仅一年多时间,便成为特勤中队的骨干力量。

  “我还是想在部队干!”1999年,义务兵服役年限由3年调整为两年,家人劝说张来军退伍回家经商,但他总觉得,短短两年远未实现心中的军旅梦想。张来军说服家人坚持留队,并且继续战斗在要求最严、训练最苦的特战岗位。

  来之不易的军旅时光,让张来军倍加珍惜。他把一天当作两天练,努力做一名特战尖兵。2000年9月,在华东六省一市比武对抗中,他和战友携手夺得团体第一名,特别是攀登课目的优异成绩,让他获得了“江淮第一攀”的美誉,他也因此荣立个人第一个三等功。

  次年3月,作为优秀班长,张来军被保送到当时的武警合肥指挥学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到特勤中队,走上一名特战指挥员的岗位。

  “我就是倒也要倒在考核场上!”2009年,已成长为大队长的张来军奉命带队参加武警部队首届特战干部骨干比武,出征前,他们向支队领导立下“军令状”。

  此前由于训练强度过大,张来军小腿肌腱拉伤,医生和战友们都劝他放弃这次比武,但张来军坚持带队出征,并在比武的最后一项——五公里武装越野中,拖着受伤的腿一瘸一拐跑完全程,取得课目第六名的成绩,并最终以团体第三名、个人指挥专业第四名的比武总成绩交出合格答卷。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张来军连续20多年在特战岗位摸爬滚打、在本职岗位上拼搏奋斗,4次参加总队特战比武均名列第一,他任主官时所带单位还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有人说,张来军是硬汉,还有的说张来军是黑脸“武教头”,但他觉得,自己只是记住了“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这句话,只是十几年如一日地不断向着奋斗强军的目标发起冲击。因此在面临人生的关键选择时,他的这份果敢与坚定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转改先锋

  “我申请!”

  2018年,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面对转改文职的号召,一些官兵有顾虑。而已经是旅级支队副参谋长的张来军,第一批向组织提交了转改申请。

  对于这个选择,许多一直关心他的亲友和战友都不是很理解,纷纷劝张来军考虑考虑再作决定。“我生来为从军,更希望能在部队干一辈子!转改文职很适合我,况且这也是大势所趋。”张来军坦然回应大家的疑惑,毅然坚持自己的选择,顺利成为一名文职参谋。

  对于张来军而言,这一选择是无悔的,没有什么值不值得,只要能穿着这身军装,继续努力地成长,就是对那份坚守和初心最好的注解。从过去练兵场上挥汗如雨,到如今办公室里舞文弄墨,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未知的挑战考验,张来军虽然踌躇满志,同时也有本领恐慌。

  走上新岗位,张来军受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拟写新条令集训方案。一个通宵的辛苦工作后,数页的材料最后被修改得只剩下百十个字。当理想碰壁现实,新岗位的挑战让他感觉压力很大。

  好在长期在特战岗位上的磨练,锻造了张来军沉着冷静的心理、认真较真的作风和永不服输的劲头。他坚持用抓训练的钻劲儿研究业务,用争红旗的劲头干工作,马不停蹄地学法规制度、学公文写作、学上级精神,并从日常办文办会、公文拟写等点滴小事做起,虚心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从一名“机关新兵”逐步成长为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

  转改文职以来,张来军先后参与武警部队“严格落实条令,正规‘四个秩序’”、“智慧营区”和网络安全教育试点等任务,围绕网上消费、快递收发、在外人员管控、私家车使用以及公勤人员管理等难题,探索形成了多项制度机制。其中,“手机进班”管理措施被总队推广应用,10余篇调研成果在部队转发。

  “部队管理工作并不是冷冰冰的检查督促和建章立制,它关系到部队安全稳定运转,更关系到每名官兵的冷暖。”张来军说,这些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基层官兵对他的到来,从刚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慢慢有了一份期待——忐忑的是,只要他出现,就意味着部队可能有问题需要整改;期待的是,在张来军的检查指导下,官兵头疼的事、基层棘手的事能够得到科学指导和有效解决。

  有一次座谈时,张来军发现一名战士心不在焉,就主动和他聊起家常。推心置腹地沟通后得知,他的母亲遭遇车祸,但作为义务兵,小战士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向中队请假。了解情况后,张来军第一时间协调支队特事特办,安排人员陪同其回家探望,解开了这名战士的心结。

  近年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来军先后提出定期开展安防检测、保障官兵节假日休息、家属来队住宿等建议,被单位采纳实施。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张来军的工作受到上级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被总队评为优秀文职人员,被武警部队表彰为“转改先进个人”和“优秀文职人员”。

  “战衣虽改,军人本色不改;岗位虽变,爱兵初心如磐。”张来军由衷感到,“人生做好一件事足矣,对我来说,这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

阅兵先锋

  回顾军旅生涯,参加阅兵是张来军最为自豪、最为难忘的经历之一。

  国庆70周年阅兵中,文职人员首次组建方阵,正步通过天安门,接受习主席检阅,而张来军就光荣地站在“孔雀蓝”方阵中。接受检阅的数十秒无上荣光,而背后的艰辛与汗水,只有参加过阅兵任务的人才能够切身体会。

  “都转文职了,小孩马上考初中,你年龄也大了,让年轻人去吧。”报名参加阅兵一开始,张来军就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是多年的军旅生涯,有任务敢上、有重担敢扛的血性担当早已镌刻在张来军的骨子里,家人的劝说没有能够阻挡他参加阅兵的步伐。

  进阅兵村前,由于年龄偏大、身高略矮,张来军一直作为预备队员参加训练。为了能够成为正式队员,张来军加班加点强化练习,并用增高鞋垫来弥补身高不足。凭借多年特战训练经验,他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成为预备队里的佼佼者。

  一次夜训后,张来军高烧40℃不退。值班军医想把他连夜送到医院治疗,但那时已临近最后一次入选考核,住院很可能错过进入阅兵村的机会。“给我吊瓶水就行,我不需要住院,我顶得住。”在张来军一再坚持下,军医不得已通过输液给他治疗。3天后,稍稍恢复精力的张来军,拔掉针头立刻投入紧张的迎考训练,最终以过硬的队列动作通过考核,成为正式队员。

  阅兵训练的几个月时间里,张来军在历次训练考核中均名列前茅,被方队评为“训练标兵”,最终圆满完成阅兵任务,在天安门前向党和人民展示了“孔雀蓝”的风采,并荣记个人三等功。

  2020年7月,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张来军又冲上抗洪大堤,作为参加过7次抗洪任务的老兵,他果断递交请战书,连续奋战20多个日夜,与战友们一起转移群众100余名,封堵渗漏11处,加固堤坝2000余米,在任务一线接受了人民的“检阅”。

  “我热爱这个职业,眷恋这身军装,穿着它,再苦也不觉得苦;再累,精神也倍感充实和快乐。”张来军说,从“橄榄绿”到“孔雀蓝”,“军旅的每一步都是全新的起点,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军队全面建设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