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让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

发稿时间:2023-07-27 19:12:00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见习记者 谭思静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0年10月17日,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内,一名少年在参观后敬礼致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7月盛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观众络绎不绝。13岁的初中生罗炜泽和哥哥一起,专程从老家湖南邵阳赶来参观,想要“看一看抗美援朝战争真实的样子”。

  这一念头始于去年年初,观看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时,影片里志愿军官兵在冰天雪地里以冻土豆充饥,却仍坚持战斗的情节让罗炜泽印象深刻。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这名小军迷特意来到军博参观,想要看一看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真正的样子。

  “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我们依然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铭记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罗炜泽说,长大后他想报考国防科技大学,“要好好学习,像革命先辈一样,为祖国作贡献。”

  “我们不会忘记,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这场伟大胜利。”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李宛桐动情地说。3年前,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李宛桐曾到军博参观。那一次她遇到了同来观展的志愿军老兵,90多岁的老人身穿志愿军军装,眼含泪花指着墙上的黑白照片,激动地为子女和观众讲起当年冒着枪林弹雨,夺取敌军战旗的故事。

  老兵的讲述将这个00后姑娘带到了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朝鲜战场上,也让她从此对抗美援朝精神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后来,作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李宛桐每次训练感到疲惫时,就会想起那些抗美援朝英雄故事,“一想起来就又充满了力量,浑身是劲儿。先辈们为了信仰付出生命,我们更要爱祖国、爱人民,用行动去传承他们的精神。”

  同校学生王昭则对抗美援朝那段历史有着更深的感受。他是一名退伍老兵,大二时报名参军,服役的部队前身就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著名的五音山阻击战。在部队时,王昭和战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传承英雄精神,扛红旗争第一”。

  因为参军的经历,回到学校后,历史专业的王昭在研究生期间选择了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偏重于军史研究。课程之外,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国防教育活动,连续3年和同学一起利用暑期实践寻访老兵,宣讲英雄故事。今年夏天,适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暑期实践的队员们在行程中添加了辽宁丹东一站,他们打算去寻访志愿军老兵,将老兵的故事整理宣传。“用我们的力量,让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王昭说。

  而山东工商学院大二学生程冰欣,正行走在寻访志愿军老兵的路上。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志愿者团队的成员。7月23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临近,她和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来到帮扶的志愿军老兵家中,为他们送上纪念礼包。

  “他们都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老英雄,能为他们做点事是我的荣幸。”程冰欣认真地说。她所在的“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团队发起于2016年,7年来,这个民间公益组织已寻访到超过5000名志愿军老兵,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

  每找到一名老兵,团队会为其送上一枚刻着姓名、部队番号和全国统一编号的专属纪念章。自此后,只要老兵有困难,当地的志愿者就会赶来帮忙。今年,他们还特意设计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纪念章和礼品包。志愿者曙笑华说,老兵们拿到纪念礼品都特别激动,一个劲儿地说“感谢祖国没有忘记他们”。

  “其实比起对老兵的帮助,受益更多的是我们,他们的英雄精神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曙笑华说。加入团队后,她寻访了上百位老兵,并记录下他们的故事。一次,一位90多岁的老兵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她,“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为了保家卫国,我们什么也不怕。”曙笑华坐在对面听着,泪流不止。

  “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曙笑华说,就像老兵们所说,“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哪一个侵略者能战胜这支英勇顽强的军队,能打败这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

  抗美援朝精神同样流淌在青年官兵的血脉中。“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久前,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营区内,“杨根思连”官兵再次叫响这铿锵有力的英雄宣言。指导员王玉恒说,在连队,抗美援朝精神和“三个不相信”精神是一面旗帜,“官兵们在任务和训练中一次次突破极限,绝不给老连长丢脸”。

  2021年郑州遭遇特大暴雨,“杨根思连”奉命驰援。王玉恒记得当时情况紧急,官兵们为了转运群众,连续奋战10多个昼夜,人人脚上都长满水泡。而当转运船被卡住时,连队官兵直接跳入水中推着船前进,没人在意脚底的剧痛和已经没至胸口的洪水。

  “遇到任务时,连队人人写请战书,拼劲儿和狠劲儿跟当年一样。”王玉恒说,“作为‘英雄传人’,老连长和先辈们的英雄血脉流淌在我们身上!”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抗美援朝战场上,在时任大队长王海带领下,一大队官兵打出了参与空战81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辉煌战绩。70多年来,“王海大队”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战备训练日常,当先锋、打头阵,奋飞在捍卫国家利益的最前沿。

  “传承英雄精神就是要像王海等英雄前辈一样,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夺取胜利!”大队现任大队长杨俊成说。

  “王海大队”是空军首支整建制列装歼-20战机的作战部队,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官兵们苦练精飞,每一次飞行训练或任务结束后,大队都会公布成绩榜单,全体飞行员一起复盘讨论,改进战术战法。近年来,“王海大队”飞越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出色完成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南海战巡、巡航台岛等一系列重大任务。

  “新装备带来作战理念的升级,未来的作战不再是单兵对单兵的对抗,而是平台对平台、体系对体系的较量,这就要求飞行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态势分析、战场管理、判断决策和编组指挥能力。”90后飞行员严毅恒说。去年,他被上级抽调参与一场联合演习的作战方案制订。五天四夜里,他除了钻研航空兵部队的战术战法,还广泛搜集其他部队资料,并向兄弟部队请教思路,最终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并在演习中得到检验。

  “新一代飞行员需要‘练技’,更要‘练脑’,要勇敢与睿智并存。”严毅恒说,“传承英雄精神,就是要苦练打赢本领。在新时代,我们仍要做国家的底气,要做战场上的‘王牌’!”

2020年10月23日,北京,抗美援朝老兵吕良拉起手风琴,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白杨合唱团、教授合唱团的师生们一起演唱他在朝鲜战场创作的曲目《抢修新线联唱(节选)》。 当日,“送给最可爱的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公益摄影展在北京举行,40余张由抗美援朝老兵拍摄、收藏的珍贵历史照片生动再现当年志愿军的战斗和生活。3位抗美援朝老兵受邀来到展览现场,结合展览照片讲述自己在朝鲜战场的亲身经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2020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位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前来参观展览,吸引了现场几名年轻观众随行。当天,不少在京高校大一新生前来参观这场展览,感受课本之外更立体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2022年11月28日,江苏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园艺与景观工程学院的学生制作“血战长津湖”主题盆景。本作以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为蓝本创作而成。视觉中国供图

7月1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王海曾经驾驶过的米格-15战斗机前,小朋友们正在聆听讲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责任编辑: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