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在国际赛场拼抢“狙击金牌”

发稿时间:2023-03-21 15:45:00 作者:华璐 来源: 解放军报

【主讲人名片】

  华璐,女,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某教研室副教授。执教29年,17次担负中国队国际军事竞赛教学组训任务。多次带队参加“狙击边界”国际军事竞赛,共斩获金牌43枚、打破世界纪录2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教员华璐为学员讲解狙击动作要领。黄现敏摄

  气温骤降、狂沙漫卷,白俄罗斯某军事训练基地一片肃杀。作为全军特种作战狙击专业的教员,我又一次带领中国代表队参加“狙击边界”国际军事竞赛。

  随着最后一声枪响,队员胡煜辉命中靶心。15天的激烈角逐落下帷幕,大家过关斩将,最终取得3个单项第一、6个单项第二、10个单项第三的优异成绩,获评“最佳狙击团队”,为国家和军队赢得金灿灿的奖牌。

  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冉冉升起。看到队员迷彩帽上熠熠闪光的军徽,一股神圣的使命感、强烈的荣誉感激荡着我的内心。那一刻,队员们默默坚持、奋力拼搏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涌现,让我不禁热泪盈眶……

“我要当神枪手”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小时候,偶然听到的这首歌,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因擅长跑步、头脑反应快,初中毕业那年,西安市女子足球队和射击队同时向我抛出了橄榄枝。

  我的母亲是球迷,一个劲儿劝我选足球队。而除了那首歌,我对枪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概念,只记得有一次翻看小人书《红岩》,里面讲到了传奇英雄人物“双枪老太婆”。她疾恶如仇、带领游击队痛击敌人,左右手各持一把手枪,打得又快又准。

  “我要当神枪手!”一想到那英勇无畏的身姿,我几乎脱口而出。

  可能跟天赋有关,没过几年,我就从市队进到省队。后来,我又作为全省射击一级运动员,被特招入伍,开启了光荣的军旅生涯。

  然而,真正成为一名军人,没日没夜地据枪、瞄准、击发,一直练到眼冒金星、手臂酸痛,我才体会到英姿飒爽背后的艰辛和不易。

  集训中,我和战友们忍受着单调乏味的训练生活,日复一日。每每想要放弃时,回望历史,前辈们的故事总带给我坚持的力量。

  想当年,被誉为“上甘岭狙神”的张桃芳,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个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然而,几个月之前,没怎么接触过枪的张桃芳,还可谓是个“菜鸟”。

  一次实弹射击,张桃芳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上膛、瞄准、开火一气呵成……结果,三枪全部脱靶!但他并未放弃“成为一名神枪手”的信念。

  看到差距和不足,张桃芳开始自我加压、更加刻苦训练。为了锻炼臂力,他每天在手上吊30斤重的沙袋,努力保持据枪狙击姿势。

  一开始,张桃芳的双手仅过几分钟就开始颤抖,额头上不停出汗。于是,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多坚持一分钟!”

  一天、两天、一星期、一个月……经过3个多月的魔鬼训练,张桃芳练就了一副“麒麟臂”,就算手上吊有30斤的沙袋,也能平稳保持狙击姿势,并且不影响射击准确率。

  直到我提干成为轻武器射击教员,“上甘岭狙神”的身影一直鼓舞着我,也激励着我的学员。近30年的射击教学生涯中,我无数次带领着他们爬冰卧雪、废寝忘食地进行训练。

  如今,新征程上,瞄准国际赛场和未来战场,年轻的特战队员们凝神聚力、蓄势待发。

“细节决定成败”

  每次战术行动,大家背负40公斤以上的装备翻山越岭、昼夜行军,如幽灵般隐蔽接敌。

  不论酷热丛林还是严寒雪地,也不论狂风暴雨还是沙石漫天,一旦进入战位,整个世界就只剩下瞄准镜里的十字线……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忍耐、再忍耐,去创造并把握那仅有一次的最佳机会。

  然而,要把自己锻造成决战决胜的狙击手,学会忍耐只是过了入门关。因为狙击的另外一个名字叫作“极致”。

  课堂就是战场。一次狙杀战术综合演练,曾在国际狙击手竞赛中夺得冠军的学员王兵,带领小组执行任务。9个多小时漫长潜伏后,关键的狙杀时刻,却未能命中目标。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组员们都很沮丧。

  “找出原因了吗?”我接过他的狙击记录手册。

  王兵耷拉着脑袋,摇了摇头。

  “初始修风、测距准确无误,但是环境观察判断的数据还停留在上午。下午气温下降,势必影响子弹初速,加上空气湿度增大,弹着点必然偏低,距离越远越明显……”听了我的分析,王兵恍然大悟。

  “‘弹无虚发’是狙击手的闪亮名片,细节决定成败!”这次失利,让王兵更加细心严谨。他认真梳理射击阵地准备、环境条件判定、风向偏流修正、呼吸调整等21个方面存在的细节问题,逐一对照调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大家训练热情愈发高涨。

  战场从不看光环与头衔,只有不放过任何一个训练细节,才能随时做好打赢准备。

  2021年,“狙击边界”国际军事竞赛,我军第一次派非特种部队参加。所有队员都没接触过狙击武器,4个多月的时间,要在高手云集的国际赛场脱颖而出,难度无异于登天。

  顶着巨大压力,我带着队员每天雷打不动,坚持野外训练12个多小时,不断突破生理和心理极限,以最快速度完成特战转变。

  比赛前夕,各国高手云集白俄罗斯。按要求,武器入库封存,人员休整10天。对狙击手而言,10天不让摸枪是精神上的煎熬、技能上的挑战、心理上的折磨。

  当时天气阴冷潮湿,我们仍坚持每天都做强化训练。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白天,我们利用衣架和筷子制做等比例缩小的简易器材,争分夺秒进行模拟训练。夜里,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对技战术“过电影”,对需重点把握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策略。

  靠着追求极致的精神和不懈努力,万众瞩目下,队员们信心百倍地走上国际赛场并接连斩获佳绩……

“为了祖国的荣誉,拼了”

  国际竞赛是比拼实力的赛场,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7年,备战“狙击边界”国际军事竞赛期间,队员人均据枪时间超过600小时,人均奔袭达3500公里,相当于从首都北京到参赛地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距离。

  在备战的180余个日夜里,大家咬牙坚持、全力以赴。中尉彭亚光攀越轮胎墙时,脚踝中度扭伤,只休养了2天就执意打封闭止痛针上场。我劝彭亚光再休息几天,他却说:“时间不等人!少一天训练,就会落后一大截!”

  列兵陈珂欣“新兵腿”未愈,每天坚持加练2个小时。一次,看到他磨出血泡的脚掌,我忍不住红了眼眶。他却笑着安慰我说:“教员,我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我是新兵,也想多努力一把,争取有机会为国争光!”

  几个月后,经过层层选拔,部队从120名集训队员中派出8人参赛。这是我带队出国比赛10多年来,淘汰最残酷、竞争最激烈的一次。

  比赛如期举行。身处异国他乡,突发考验接踵而至,陌生场地、陌生武器、陌生语言都带来巨大挑战……面对强大对手,特战队员们一往无前、勇敢亮剑。

  按照规则,比赛用的枪弹均由主办国提供。在校正狙击武器时,我发现子弹生产批次批号不同,差异很大。我心里清楚,子弹是射手的第二生命,任何细小差异都会影响射击效果。怎么办?

  我心一横:为了祖国的荣誉,豁出去了!2000多发子弹,我一粒一粒对比,白天对着太阳看,晚上打着手电筒看,最终选出280发子弹。外军同行都叹服道:“中国军人真专业!真敬业!”

  最让我感到惊心动魄的,要数最后一天的竞速赛。

  竞速赛由累计得分排名前四的国家各派一个4人团体参加。队员要翻越8道障碍,同时完成狙击快速射击、手枪快速射击、手榴弹快速投准等课目,很考验选手的综合素质。

  现场,人声鼎沸、座无虚席,热烈紧张的气氛中,“大战”一触即发。在场的16名顶尖选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比赛做着最后准备。

  “为了祖国的荣誉,拼了!”双臂搭在战友肩上,中国队所有队员围在一起,同声高呼。

  随后,发令枪响。只见中国队队员快速奔跑,流畅地翻越障碍、精准命中目标,他们矫健的身影在世界舞台上划出一道夺目的轨迹,令人热血沸腾!

  这次国际军事竞赛,我们夺得1项团体第一、8项世界冠军,刷新2项世界纪录,为祖国和军队争得了荣誉。

  颁奖仪式上,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望着赛场上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激动和自豪之情澎湃如潮涌。那一刻,队员头顶上的军徽散发出耀眼光芒,无比清晰地映在大家的眼眸,也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名中国军人的心底。

(本报特约记者 黄现敏、通讯员 蒋廉宽整理)

 
责任编辑: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