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共建长江绿色生态桥头堡——上海市崇明区人武部参与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记事

发稿时间:2022-06-16 15:27:00 作者:陈敏 陈志忠 樊晨 来源: 中国国防报

本版图片由张芬芬提供

制图:扈 硕

写在前面

  浩荡长江,奔涌入海。江海交汇处,一座森林花岛展露芳容——这里是上海崇明岛。2016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崇明目标定位由现代化生态岛升级为世界级生态岛。

  如今,世界级生态岛雏形初具。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人武部协调驻崇部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崇明岛生态建设,发挥生力军作用,作出积极贡献。近日,记者登上崇明岛,探访生态岛背后的迷彩身影。

1 生态创建,迷彩身影挺身站排头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总面积1413平方千米,下辖18个乡镇。崇明区森林覆盖率达30.55%,自然湿地保有率达43%,是上海不可替代的“绿肺”。

  2019年,崇明区军地共同印发《关于协调驻崇部队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建世界级生态岛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参与生态建设的冲锋号。

  崇明区有一条美丽的“海军公路”,驾车而行,恬静闲适。去年5月,崇明区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这条新建的公路成为保障观会客流的交通要道。

  过去,这条公路路面较窄、路况不佳。地方政府虽有扩建计划,但有的路段需要经过军事管理区,这让他们犯了难。得知情况后,区人武部主动协调军地双方协商,海军某部表示全力支持。修建道路期间,海军官兵积极做好物资场地清理,保证道路按时通车。

  车行崇明岛,只见河网密布、纵横交错,一条条河流像血管一样维系着岛屿生态健康。

  为河道“舒筋活血”,是治理水环境的第一步。在河道整治现场,经常会见到民兵的身影,他们有的驾驶大型挖掘机挥舞长臂清理河道,有的拿着水平尺测量河道标高,有的挥锹铲土、畅通河道。

  建设镇武装部在各村成立了民兵治河分队,民兵既当河道巡查员,又当遵规示范员,维护着全镇500余条段河道水清岸绿。目前,崇明区投入民兵预备役人员9000余人次参与河道治理,全面提升河道防洪除涝能力。

  同时,驻崇部队也积极参加生态建设。每年年初,区人武部协调驻崇部队召开生态环境治理联席会,划分共建责任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双拥共建林是武警某部包干区,每到病虫害高发季节,武警官兵都要协助林业植保人员针对大叶黄杨毛斑蛾、刺蛾等虫害作喷雾防治,保护树木健康生长。

  “除了病虫害防治,还要做好森林防火灭火工作。”区人武部军事科科长颜伟介绍,上海超过25%的森林都在崇明。为了保护森林安全,他们专门成立民兵森林灭火分队,联合区应急管理局建立18个小型消防站,由民兵轮流值守。每年定期组织民兵开展应急救援、消防灭火演练,确保林地无险情。

  “在军地共同努力下,空气优水质好、绿地面积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基本形成。在此过程中,驻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站排头、当先锋,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区人武部部长谭卫东介绍,他们还投入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西沙明珠湖景区、东滩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中,相关成果惠及1500多亩生态林。

2 绿色生态,智慧系统筑起防护网

  崇明东滩,每年在此过境栖息的鸟类有290多种,候鸟达300余万只。一次,民兵护鸟分队队员接到有不法分子捕鸟的报警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到了事发地,只见到几张遗弃的空网和散落的羽毛,不法分子早已逃之夭夭,到场民兵既沮丧又心痛。

  曾经,由于信息掌握不及时、预警响应慢半拍、军地联动缺手段,影响了生态保护行动的效率。

  改变,源于2019年区人武部在横沙乡建设的“智慧国防”平台。这个平台的应用让民兵应急救援更加快速高效,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由此,民兵作为重要生态保护力量被纳入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智能化平台,遇到突发情况,能够按照指令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配合相关部门对滩水林田湖实施精准管控。

  今年2月18日,民兵信息员张军在巡逻中发现有“三无”船舶用“船挑网”捕捞鳗苗,随即向人武部和“一网统管”指挥平台报告。接到处置指令后,民兵禁渔分队协助区农委执法大队迅速赶到相关水域进行处置。

  禁渔分队民兵陆卫国告诉记者,仅去年的内陆禁渔期,他们就配合相关部门查处非法捕捞行为170多起、清除违规网具154顶、清理取缔“三无”船舶69艘。

  “一网统管”系统还具备生态环境监测功能。横沙乡民兵综合应急排排长顾鎔裕向记者展示了一条3月5日收到的短信:“丰乐村点位局部PM2.5数值超标,请抓紧核查。”接到指令后,他立即召集附近民兵奔赴点位,对正在焚烧秸秆的村民进行规劝制止。

  类似生态安全问题,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外来入侵物种,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系统监测到后,人武部第一时间向乡镇武装部发出指令,组织民兵及时赶赴作业区域,连株带根清除、集中灭活销毁,阻止其扩散蔓延。

  “纳入‘一网统管’系统后,行动效率大大提高。”该区人武部副部长周阿林告诉记者,民兵组织严密、纪律性强、反应迅速,在护林护鸟、长江禁捕、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绿色生产,民兵带头引领新增长

  走进绿华镇华星村渔业养殖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水面上,两名民兵穿梭水上给蟹苗投喂饲料。

  华星村位于崇明岛最西端,以前主要种植柑橘、养殖清水蟹,产业单一,收入较低。区人武部挂钩帮扶华星村后,调研发现这里地势平坦、池塘密布,适合发展“渔光互补”项目。项目建设初期,为打消村民疑虑,人武部组织部分养殖户外出考察项目前景,坚定信心。村民兵连连长陈民是一位养殖能手,他带领10户村民加入“渔光互补”合作社。2021年,村里将105个鱼塘合并成35个大蟹塘,并安装光伏板。光伏板既可以给鱼塘遮阳,为鱼塘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还能提供绿色能源。

  “崇明有近70万人,发展生态产业,兼顾生态保护与高品质生活,是探索大型复杂人居河口岛屿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该区区长缪京说。

  港沿镇的园艺村是远近闻名的黄杨村,以销售造型黄杨树为主。过去村民各卖各家、提篮叫卖,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如今的黄杨园内,每棵造型黄杨树上都挂有专属二维码牌,只需扫一扫,就能显示其高度、树龄、参考价格、主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

  这是该村基干民兵施帅的好点子。“小标牌大作用,商贩看中树苗不用四处打听,随时能联系主人。”施帅向记者介绍。

  该镇武装部充分发挥民兵骨干作用,让单打独斗变抱团协作。他们开设黄杨课堂,请民兵园艺能手参与编制技术规程,成立工作室,带动全村盆景技艺提升。在各级帮扶下,全村85%农户种植黄杨,去年种植收入达4000余万元。

  在崇明岛,还有一个声名远扬的产品——藏红花,这里已成为我国藏红花的主产地之一。庙镇永乐村较早引进藏红花,但一直未形成规模。2020年,该村成立新公司,民兵带头入股,带领更多村民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开发藏红花面膜、精油等产品,不断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村里还趁机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元化经营。如今永乐村“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一派生态宜居景象,入选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4 绿色生活,环保理念走进千万家

  “为了生活质量好,为了环境更加好,垃圾分类要分好,美丽崇明就是好。”《冲冲说创城》系列原创视频短片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陈冲成为新晋“崇明网红”。

  陈冲是区人武部在区融媒体中心编建的民兵宣传分队队员,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短视频,用诙谐幽默的方式科普生态常识、传播生态理念,颇受网友欢迎。

  陈冲与宣传分队的民兵一起,用歌舞、快板、小品、脱口秀等形式,将生态文明新风尚带进千家万户。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才能获得成效,不管岗位在哪,都要尽自己的一份职责。”今年2月,东平镇“青年民兵之家”座无虚席,获得“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最美奋斗者”荣誉的区人武部职工刘培良向青年民兵吐露心声。30年来,刘培良利用周末及节假日,骑行崇明三岛宣传环保理念,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到长江大堤参与净滩行动,参加“拯救国宝中华鲟、共促长江大保护”志愿行等活动,带动了身边一大批人参与环保行动。

  更多的民兵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树立保护生态的良好导向。“通过开展爱水护河从我做起、我的家园·我的河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爱水护河、管护成果人人共享的认识。”堡镇武装部专武干事王飞向记者介绍,堡镇有一支女子民兵爱水护河小分队,她们多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拿着垃圾袋、钳子等工具,在河岸边清理垃圾,向行人派发护河宣传手册,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外,区人武部每年开展“红三月学雷锋,生态建设我先行”活动,号召驻崇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志愿服务。他们还组织召开驻崇部队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会,通过源头减量、精准分类、回收利用等举措,为崇明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贡献。去年年底,在上海市垃圾分类测评中,崇明区位居榜首。

  “省军区系统作为协调军地的桥梁纽带,能及时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和现实需求。”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刘杰表示,他们通过发挥部队纪律性严、装备技术先进、持续作战能力强的优势,有效支援和配合地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以实际行动书写军民鱼水新篇。

 
责任编辑: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