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我们是人民军医

发稿时间:2021-07-08 13:03:00 作者:郑天然,付凯 来源: 中国青年报

6月3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医疗队深入延安农村为老区群众巡诊。袁若尧/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付凯

  陕西省延安市洞川镇赵台村已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6月3日一大早,赵台村养老院的院子里就排起了长队。附近的村民闻讯赶来,不少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一天前得到消息,当天会有一支解放军医疗队来义诊。

  一排长桌充当临时露天诊台,上面分门别类摆放着骨科、呼吸内科等各类科室标签。上午9点,一支贴有醒目红十字标志的车队驶入赵台村,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7医院的10余位专家身着军装走下车,一同到来的,还有几大箱免费派发的药品。

  6月2日至8日,联勤保障部队组织百支专家医疗队走进革命老区,开展第三届“联勤军医老区行”活动。由联勤保障部队各医院抽组的108支专家医疗队、1000余名医院学科带头人和高职军医,奔赴全国108个革命老区,为老区人民送医送药送健康。

  第987医院在延安义诊的同时,500多公里外的甘肃省会宁县县体育馆门前,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的义诊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里曾是长征时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终点。当地一位刚退休不久的中学教师早早赶到现场,拍下照片发到自己的好友群里,兴奋地说:“快来看,解放军来了!”

治病

  来到红军会师的地方为老百姓看病,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凌心情很激动,“像沿着先辈的足迹在前进”。

  在那几张流传于微信群的现场照片中,马凌的出镜率很高,他面前的队伍排得最长。有些病人因匆忙赶来忘记带病历,为了准确了解患者病史,马凌会要求“你回家找一找拿来,不管多晚我都等你”。

  义诊现场成了这一天会宁县最热闹的地方。老人张兰芳和女儿挤在人群中,带来了病历和几张很久以前拍的CT,快速浏览过后,马凌当即判断,老人患有心肌梗死。

  “必须长期治疗,坚持服药,不能觉得好了就不吃了。”马凌一边叮嘱着,一边写下药方。对话的间隙,他发现陪同在一旁的张兰芳女儿说话有些气短,呼吸不畅,她本人却对自己的病情只字不提。

  在马凌的强烈要求下,张兰芳的女儿也一同做了检查,问诊时马凌发现,因为长期照顾老人,加上工作劳累,张兰芳女儿患有严重贫血,极有可能引发贫血性心脏病。马凌立刻开出心电图诊疗单,并让出自己的座位给张兰芳,不断催促她女儿说,“你母亲我帮你看着,你快去做心电图检查。”

  “这是我们义诊最直观的效果和意义,帮助患者发现病情、重视病情。”马凌说,“老区人民和人民军队情谊深厚,他们信任军医、信任军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他们的健康。”

  在第987医院义诊现场,呼吸内科主任司少魁同样被围在人群中。他已经和苗金莲母女俩“唠叨”了很久。苗金莲今年80多岁,长期患有哮喘。由于交通不便,从赵台村到延安市开车需要近两个小时,苗金莲很少出去看病,今年年初去医院拿回来的药方一直用到现在。

  “这是感冒药,平时不感冒就不要再吃了,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司少魁耐心讲解着,一一翻看苗金莲女儿带来的一大包常用药。在这包药中,他看到了一些真假难辨的劣质药品,也找到了一盒因不会使用而迟迟没用完的吸入型哮喘病用药。得知苗金莲和女儿都不会使用它,司少魁干脆站起身摘掉口罩,向两人详细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把嘴对准开口,用力吸粉末。看我的肚子,吸气时会收缩起来……”司少魁站在长桌后,边演示边解释。越来越多的人围上来,有老人也患有同样的病,看完后高兴地说,“学会了,回家去试试!”

  人群另一侧,61岁的孙奶奶刚检查完血糖。她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早年间因为照顾孙子和干农活,病情一再搁置,直到近几年才想起去检查一下,可“去市里一趟太麻烦了”。

  挤出测血糖血压的队伍,孙奶奶的手里多了张医生给的小纸条,上面整齐地写着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水果适量吃,面食要少吃,尽量不吃糖”等饮食禁忌写在最前面。

  “以前不懂这些,就好吃口甜的,医生说这样不好哩!”孙奶奶笑着说。

  老人张树友游离在人群之外。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军医,笔挺的军装和医生耐心的话语让他备感亲切,但他不知道“测一次血压要多少钱,拿药贵不贵”。

  直到看到同村老友看完病,从取药处“白领”了药,张树友才知道“原来都不要钱”。他排进了测血压的队伍中,有随行记者从旁边路过,张树友高兴地大声说,“红军又回来了,给我们免费看病呢!”

6月3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医疗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忙村民送医送药。

医心

  义诊中,也出现过棘手的情况。在会宁的第一天,“露天诊所”刚开张,马凌就遇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和心脏病的老年患者。

  “脾气大得很,有些讳疾忌医,从来不肯去医院。”他是马凌当天的第一个病人,从医生的角度看,他“配合度很差”。刚被送来时,老人嘴里骂骂咧咧的,还生气地摔打桌上的病历。

  从医28年,马凌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面对老人的“暴脾气”,他不急不躁,反而更耐心地安抚,轻声劝慰“看病不是什么大事”。

  经过反复沟通,老人知道了马凌是军人,态度终于渐渐好转,开始愿意配合。马凌一边为他作检查,一边反复安抚着“请你相信我”,最终顺利完成问诊。

  “很多时候,患者的心病比自身疾病更重。一次义诊也许解决不了太多太复杂的病情,但我们能给他们以治愈的希望和信心。”马凌感慨说,“我们治病,也医心。”

  在延安走村入户巡诊的第987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薛海龙也有相同的感受。在赵台村,他和战友遇到了失明老人师友道,进门时老人独自坐在沙发一角流泪,走时她起身摸索着送军医们出门,脸上已浮现笑容。

  薛海龙是最先察觉到师友道情绪不佳的人。医疗队原本在为师友道的姐姐看病,发现师友道独自坐在沙发一角,薛海龙主动上前,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

  走近后,薛海龙才发现师友道看不见东西。经过简单检查,他初步判断是白内障导致的失明。当他说出结论后,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情绪很激动,紧紧攥住薛海龙的手,失声痛哭起来。

  “医生不给做手术,是不是没救了?”师友道声音颤抖着问。向姐姐了解情况后,薛海龙才知道师友道老人还患有房颤和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旦手术极易引起并发症,很可能危及生命。

  薛海龙明白师友道的担忧和无助,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师友道解释了白内障手术的原理,然后握紧她的手说,“先把其他病治好,一个一个来,再做手术,肯定能看见的!我是军人,我向你保证!”

  “事实上,她心理上的焦虑比身体上的疾病更致命,她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必须给予正确引导。”在薛海龙看来,在“吃喝不愁”的今天,到老区农村进行义诊已不仅仅是为了治病,还有另一重意义,那就是“把医学知识和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传递给大家”。

6月3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专家医疗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人民医院技术帮带。

反哺

  到延安市八一敬老院义诊时,司少魁遇见了一位102岁的老兵王布服。老人走路颤巍巍的,查体后不肯走,拉着司少魁的袖子看了又看。他告诉司少魁,过去战争年代的军装都很破旧,只有干部才有兜。如今的军装人人都有兜了,老人笑着不住点头赞叹,“真好”。

  聊天中司少魁得知,这位百岁老人1935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延安时他就是其中的一员,身上至今还残留着弹片。1952年退伍后,王布服选择留在延安,永远驻守在这片战斗过的热土上。

  “老区人民为我们党和国家奉献了一生,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功臣。”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司少魁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八一敬老院的活动广场上,91岁的老兵高志昌也向医疗队讲述了战争年代的故事。解放战争时期,他是连队里的卫生员,战场上战友受了伤,没有医疗器械,高志昌就撕开自己的衣服,为战友包扎止血。

  看到如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新一代军医们娴熟的诊疗技术,高志昌格外激动,他一遍遍鼓励着医疗队员们,“你们要好好干!要把战斗精神传承下去!”

  老兵们的故事让第987医院骨科主任乔林深受感动。在他看来,义诊是一次活动,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离开老区时,我们要把老区的传统也带出去,铭记先辈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让它在我们身上延续”。

  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楼前,第940医院的医疗队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站在队伍中,举起右拳,马凌感到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这位经验丰富的军医曾于2020年年初奔赴武汉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在火神山医院战斗了两个多月。如今来到革命老区,回顾长征故事,马凌深切感受到“不论时代如何变,红色的精神血脉不会变”。

  他由此想到,“当年红军走到这里胜利会师,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如今我们作为红军的传人,来到这里,又能为百姓做些什么?”

  马凌和战友们想了很多种方法。他们分发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册,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前来看病的患者,承诺“有需要随时找我”。与此同时,他们更希望“能为老区留下些带不走的东西”。

  义诊第二天,第940医院医疗队来到会宁县人民医院,与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查房、坐诊,向年轻医生手把手传授诊疗方法。他们还面向全院医生授课,马凌为此准备了7个不同的课件,包含心电图阅读方法、心脏病昏厥急救、日常特殊疾病处理等各类内容,让县医院医生自行挑选,他一一进行讲解。

  “义诊是一时的,更重要的是能留下什么。要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依托当地医生来解决根本问题。”马凌说,“我们不是要救一个人,而是要救一群人。”

  短短7天时间,联勤保障部队108支专家医疗队共诊治老区群众4.1万余人次,慰问老红军、老英模等重点人群390余人次,现场发放药品近3.3万盒(瓶),组织健康宣教110多场次,受众超过2.3万人。

  尽管活动已经结束,但马凌和战友们知道,反哺老区人民的行动不会停下来。他们还在谋划着未来与老区医务人员开展更多交流合作,计划去更多的地方进行义诊帮扶,“因为穿着这身军装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人民军医。”

 
责任编辑: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