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军事

首页 >> 轮播图 >> 正文

戍边青春

发稿时间:2023-12-28 14:54:00 作者:周凯威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2月17日,新疆军区某团官兵在海拔52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巡逻。

  打开手机导航,用测距工具测量官兵驻训地与北京天安门的直线距离,页面显示3330公里。喀喇昆仑之巅海拔5200米,人迹罕至,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新疆军区某团官兵就常年驻守在这里。

  “车队缓缓往大山里开,一下子就像回到了原始时代……”二级上士朱志彪忘不了刚上高原时的感受,在这里,时间像是被“冻”住了一样,水里的鱼长不大,地上的小草长不高,官兵们走路也比在平原地区要慢……

  几天前的一个风雪夜,朱志彪和战友接到命令,紧急铺设一段线路。极低的温度下,气息在面罩上瞬间凝成了白霜。朱志彪的步子迈得有点快,清晰的呼吸声开始变得急促,伴随着头疼、恶心,他出现了高原反应的症状。类似情况已数不清发生了多少次,但在与父母的视频通话中,朱志彪绝口不提。

  在这与世隔绝的荒芜之地,朱志彪和战友们格外渴望绿色。走进官兵宿舍,迎面能看到桌上摆放着一盆盆绿植。“如今物流很方便,我们从山下买了一些绿萝、多肉回来,放在班里很养眼。”下士李勇锋说。

  “高原四季是冬天,六七月还要下雪。这些绿色就是大家的希望,我要把这‘希望’越养越好。”李勇锋说,冬天最冷的时候,看着日渐干枯的绿萝,他几次都觉得可能养不活了。没想到挺过那段时间,眼前的绿萝也一天比一天长得茂盛。

  “守卫在喀喇昆仑之巅,头顶一片最蓝最蓝的天,一年四季默默与冰雪作伴,伸伸手就摸到高高的云端……”00后战士陈嘉豪一边修车,一边哼着刚学不久的《喀喇昆仑之巅》,伸出满是老茧的双手,在一群稚嫩的脸庞中间显得格外扎眼。

  掰着指头数,这是高原驻训以来,陈嘉豪维修过的第47辆车。陈嘉豪入伍前是一家4S店的修理工,拥有车辆维修的“手艺”。许多给单位送物资给养的车辆出了大大小小的毛病,都会送到陈嘉豪这里请他帮忙修,他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时间一长,陈嘉豪便成了全团小有名气的“修理大拿”。

  在许多战友眼里,“大拿”也不好当。满身的油污,贴着创可贴的双手,被强烈紫外线晒得发红的脸庞,“历经沧桑”的形象与“00后”的标签显得格格不入。

  哈萨克族排长藏合尔的爷爷,半个世纪前就曾驻守喀喇昆仑高原,得知孙子现在的驻地就是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老人家激动地给藏合尔打来视频,勉励他作为一名军人,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弘扬“喀喇昆仑精神”。

  爷爷虽年事已高,但依然心系边防,当看到官兵如今住着阳光板房,吃的是六菜一汤,有WiFi用,有桌球玩,边防上训练、生活、守防条件日新月异,让爷爷心里格外欣慰。

  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官兵也常常会收到千里之外的温暖。

  前不久,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树人小学师生们寄出的快递,跨越千里运抵喀喇昆仑高原上。快递里装着牛肉、老陈醋和馅饼等山西特产,还装有学生们亲手书绘的信件、水彩画。

  该团某连官兵应邀与学校师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云端万里咫尺近,军民一心话家国”的“云”端对话活动,连队干部赵金山以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为切入点,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国防教育课,让学生们在一个个战斗故事中感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爱国情怀和“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军人血性。

  官兵们在镜头前讲得真切,学生们在教室里听得动容。国防教育课结束后,孩子们一齐朗诵诗词《中华少年》,表达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的决心。

  喀喇昆仑的雪,下了一场又一场,练兵场上依旧一派火热景象。该团赴高原驻训以来,多次参加上级战场练兵比武竞赛,获得两个课目第一名,8名教练员被上级评为首席教练员。在不久前,该团二营火力连在某型反坦克导弹实弹射击考核中,取得11发10中的好成绩。

  在海拔5200多米的云端,高寒缺氧,杳无人烟。“我们为什么守在这里?”这是官兵们大都想过的问题。

  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年轻的官兵用行动给出了回答:上等兵杨威原打算干完两年退役回去照顾父母,但现在,他决定套转军士;下士胡凯,这个小时候总喜欢坐在父亲肩膀上望远的士兵,如今站在喀喇昆仑山上,要把自己“站成一座活的界碑”;一级上士王殿伟面对家人劝他转业的提议,选择了继续延期服役,坚守在喀喇昆仑山巅。

  “因为我们的脚下是国土,眼前是国界,守卫的是和平,它们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这个答案,深深镌刻在边防官兵的心底。

官兵在海拔5200米的陌生地域进行某型反坦克火箭实弹射击训练。

官兵赴海拔5200米的实弹射击训练场打靶,下午6点左右,天空突降大雪,官兵在风雪中等待下一轮实弹射击训练。

12月1日,训练间隙,官兵比赛翻轮胎。

巡逻途中休息时,一名战士拿出家人的照片观看。

12月11日凌晨,中士杨浩清因家中有事向连长申请用手机,在宿舍小声与家人通话。

12月7日,雪山下,下士蔡海波和两只小狗玩耍,狗狗一只叫“追风”,另一只叫“毛球”。

12月10日,下士董文波(左一)和战友在工作之余聊天。

12月7日,营里组织党史军史知识竞赛活动,官兵们争先恐后抢答。
 
责任编辑:王裴楠